常见疾病 法天象地,五行之辨(一)·《伤寒论》有没有五行思维兼谈“动气”为何
图片
《伤寒论》源于《汤液经》等,这是无需质疑的,张仲景《伤寒论自序》中提到: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,其勤求博采者为《汤液经法》”,“夫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,人禀五常,以有五脏”。有了这个前提认可我们才能继续讨论下去。
《汤液经》其中包含《汤液经法卷》虽有遗失但也有传承下来,《汉书艺文志》经方类着录曰:“《汤液经法》三十二卷。久佚”。
然后就是“汤法图”的认识,其中就是包含了“五行学说”。
图片
以《伤寒论》来论述《伤寒论》看不到五行,难道还看不到“四象”?
青龙、白虎、玄武(真武)有没有天文学五行范畴?
青龙汤法象东方温散的风木属性,轻剂解表祛实。白虎汤法象西方凉降的金气属性,收涩内耗。真武汤法象北方寒水坚固属性,渗而祛湿治水......难道这些不是五行的应用?
如果说《伤寒》辨证不用五行,那似乎针对临床应用,以症相来阐述治则。
那么请问欲解时是不是包含了五行的辨证?地支难道没有五行意义?古中医用法天象地朴素的思维,“用朴”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,很多人是日用而不鲜。
太阳病欲解时,从巳至未上。
阳明病欲解时,从申至戌上
365站群少阳病欲解时,从寅至辰上。
太阴病欲解时,从亥至丑上。
少阴病欲解时,从子至寅上。
厥阴病欲解时,从丑至卯上。
——《伤寒杂病论》
图片
如果说这些空间阐述不是五行范畴的话,那么五行是什么?
如果把五行再换一套马甲,用太阳、少阳、阳明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来进行模块化定义把五行和空间整合在一起阐述,是不是我们就不承认五行的应用了?
【3·61】动气在右,不可下之,下之则津液内竭,咽燥鼻干,头眩心悸也。
【3·62】动气在左,不可下之,下之则腹内拘急,食饮不下,动气更剧,虽有身热,卧则欲蜷。
【3·63】动气在上,不可下之,下之则掌中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。
【3·64】动气在下,不可下之,下之则腹胀满,卒起头眩,食则下利清谷,心下痞。
【3·65】咽中闭塞,不可下之,下之则上轻下重,水浆不下,卧则欲蜷,身急痛,下利日数十行。
【3·66】诸外实者,不可下之,下之则发微热,若亡脉厥者,当脐握热。
【3·67】诸虚者,不可下之,下之则大渴,求水者易愈,恶水者剧。
这些临床看都是条文,在我看来都是五行叙述,不是吗?
又《杂病例第五》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【3·78】问曰: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,愿闻其说。师曰:鼻头色青,腹中痛,苦冷者死;鼻头色微黑者,有水气;色黄者,胸上有寒;色白者,亡血也。设微赤非时者死。其目正圆者痉,不治。又色青为痛,色黑为劳,色赤为风,色黄者便难,色鲜明者有留饮。
以上的叙述没有五行吗?
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:五行是讲究“归类”的,很多时候不需要你抱着“五行”这个词汇来反复说事,古医学脱离了朴素的五行学说是不可能发展的。
伤寒论之平脉法第二
【问曰】脉有相乘、有纵、有横、有逆、有顺,何也?
【师曰】水行乘火,金行乘木,名曰纵;火行乘水,木行乘金,名曰横;水行乘金,火行乘木,名曰逆;金行乘水,木行乘火,名曰顺也。
如果你认为这部分是后人所加,那么可以不用参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